top of page
Search

「媽咪,點解得巫婆冇巫公嘅?」- 兒童讀物同性別定型

  • missylienglish
  • Mar 21, 2022
  • 3 min read

近年因為女權主義(Feminism) 同同性戀、跨性別議題 (LGBTQ+) 嘅影響之下,越黎越多人重視語言同性別嘅關聯,學術研究上面都有不同嘅研究指出語言嘅使用同身分認同之間嘅聯繫。其中一個研究嘅topic就係兒童讀物對性別定型、性別刻板印象嘅影響。係好多嘅童話故事書入面,年輕嘅女性角色都係被描述為一個小公主、人見人愛嘅鄰家小女孩;老嘅女性角色通常都係「繼母」、「壞女人」;而男性角色通常都係砍妖除魔、克服困難嘅勇士,係好多嘅傳統嘅童話故事入面,劇情都係千篇一律咁發展,最後嘅結局就係王子同公主就幸福美滿咁生活落去,而所有壞人都死曬。但,係點解女仔一定就要係公主、男主角一定係王子?同埋點解女性角色,尤其係老嘅角色都係壞人?


係性別研究嘅學說黎講,其中一個理論 — 社會支配理論/社會優勢理論(Social Dominance Theory)就闡述左因為係父權嘅社會之下,女性的地位低下。原因在於男性係社會同埋家庭入面嘅角色係權利的掌控者、女性通常都係處於從屬地位。應用到童話故事書裡面,「小女孩」、「小公主」、「王子」、「皇帝」正正就係加強 (reinforce)了呢種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王子都係冒險、打敗怪物嘅英勇武士、而小公主就係楚楚可憐、天真爛漫、軟弱、需要王子去拯救嘅角色。但點解一定係巫婆一定係巫婆,冇「巫公」呢個角色?因為巫婆通常都係未婚、獨居、行為古怪、性格孤僻嘅老女性,again,一黎巫婆本身就係一個帶有負面形象嘅角色、二來巫婆滿足唔到係父權社會入面人們對女性嘅期望,所以好多嘅童話故事都係加強緊小朋友對性別角色定型嘅信息。


不過近年迪士尼電影都就打破性別定型枷鎖呢個議題做左努力,嘗試去顛覆(Subvert) 固有的性別刻板印象,例如《阿拉丁Aladdin》(2019)、《花木蘭 Mulan》(2020) 以及《史瑞克Shrek》 (2001) 等等,前兩套電影嘅女主角都肩負起傳統故事男性角色的任務,例如保護王國同子民,亦都係勇於承擔責任、make decisions的人物角色,而後者Shrek就顛覆埋傳統童話故事男女角色嘅形象,由一個唔靚仔、甚至係醜陋嘅怪物去描述男主角。背後嘅訊息其實就係想大家都多多關注性別定型、性別刻板印象呢個議題。


小朋友好多嘅知識都係由閱讀獲得,而兒童讀物的選擇就好重要了。家長係揀選繪本或者圖書比小朋友睇嘅時候要be more aware of背後嘅信息,都可以藉由童話故事同小朋友解釋男女角色的分別、點解會有呢個分別、公主同王子的性格特色、鼓勵小朋友多多思考,激發佢哋嘅想像同創意。好多時候家長其實都唔aware呢啲議題,將閱讀嘅重心放左係故事背後嘅道德教育,如果可以透過故事同小朋友講多啲男仔可以有脆弱嘅一面;女仔原來可以係勇敢打敗怪物,咁家長就可以透過故事塑造小朋友嘅多元性,令小朋友嘅性格發展就更加全面。

ree

延伸閱讀:

Judith Butler的Gender Trouble (pdf版本)



Must monsters always be male? Huge gender bias revealed in children’s books


「她」也可以是英雄 — 《史瑞克SHReK》國小性別平等教案設計與探討 — 破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 王念暉

file:///Users/lsm/Downloads/A07034459%20(1).pdf


性別教育不設限:巴貝柯爾《頑皮公主不上學》- 黃國軒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 Facebook
  • Instagram

©2022 by Missy Li English Corner

bottom of page